國際原油價格自今年6月下旬開始步入下行通道,***今跌幅超過30%。而在11月27日的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會議上,會員國并未像前11次那樣采取減產方式平衡油價,而是維持產出目標不變。這直接導致第二天紐約交易所2015年1月交貨
- 2014-12-19
國際原油價格自今年6月下旬開始步入下行通道,***今跌幅超過30%。而在11月27日的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會議上,會員國并未像前11次那樣采取減產方式平衡油價,而是維持產出目標不變。這直接導致第二天紐約交易所2015年1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WTI)價格跌破67美元,創(chuàng)下62個月以來的新低。隨后,沙特發(fā)表聲明暗示能夠接受原油價格在60美元/桶。油價大跌及部分產油國態(tài)度讓人大跌眼鏡。毫無疑問,較低的油價有利于全球經濟。僅以美國為例,如果油價保持當下70美元/桶并持續(xù)一年,美國民眾將少支出1600億美元。這相當于一次規(guī)模可觀的減稅,對美國經濟來說這是十分有利的。此外,一些重要的原油進口國如日本和中國,也將從低油價中獲益。但油價持續(xù)走低將引發(fā)諸多問題,使地緣風險***加劇。一些原油輸出國,如俄羅斯、委內瑞拉、利比亞和伊朗等,將加劇社會動蕩,并有可能引發(fā)區(qū)域性戰(zhàn)爭。 國際原油價格自今年6月下旬以來呈現下行趨勢。直觀來看,來自中國和歐洲的數據顯示,經濟整體疲軟,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不樂觀,以及原油市場供需失衡的局面和搶占市場份額的惡性競爭,是造成此輪油價的飛速下挫的重要原因。
自今年7月以來,對原油市場有著風向標作用的國際能源署(IEA)以及美國能源署(EIA)分別下調了201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期。尤其是IEA在10月份的《石油市場報告》中更是大幅度下調今年和明年的全球石油需求預測。與此同時,全球原油產量卻在大幅增長,三季度全球原油日均供應量為9230萬桶,較去年同期增長163萬桶,其中供應增長為顯著的是以美國為主的北美地區(qū)。
面對原油市場明顯供大于求,油價跌入兩年來低點的局面,OPEC并未如6年前那樣動用減產的舉措進行調節(jié)。相反,在11月27日發(fā)布了維持當前產量不變的決議以外,沙特更是延續(xù)其10月開始的“價格戰(zhàn)”,對亞洲的出口價格降***6年來低水平。作為***大的原油生產國以及OPEC的,沙特在其主要市場美國所占的份額已經大幅縮水。今年8月美國從OPEC進口的石油比例降***40%,創(chuàng)29年來低。對此輪油價暴跌,為直觀的原因來自北美,尤其是美國頁巖油產量劇增是重要原因。當前,頁巖油生產成本約在70美元/桶左右。此輪低油價若持續(xù)數月,對美國能源界來說,將會涌現并購潮,一些新的開采項目將會無限期擱置,盈利較弱的油井將面臨關閉風險。美國頁巖油生產將面臨巨大收縮。處于劣勢的加拿大油砂業(yè)將跌入低谷。此外,油價暴跌直接影響新能源,而眼下美國共和黨掌握著參眾兩院,這無疑對美國新能源發(fā)展來說更是雪上加霜。這些因素作用在一起將使美國重新陷入能源安全危機困境。
作為全球重要的輕質原油出產國,尼日利亞政府收入的75%依賴于石油。隨著美國頁巖油的增產,尼日利亞已經喪失了巨大的出口份額(圖1,圖2),短短兩年間從原來的43%降***18%,今年更是連續(xù)3個月對美國呈現零出口的局面。雖然自前年開始該國已將原油出口多元化轉為以亞洲和部分歐洲為主,但安哥拉、利比亞和阿爾及利亞也隨后紛紛效仿,加入到與中東生產國一起爭奪關鍵的亞洲市場的“價格硬戰(zhàn)”之中, 而非洲在原油價格方面本來缺少足夠的優(yōu)勢。持續(xù)下跌的油價導致海外投資快速撤退,該國政府已經收緊貨幣政策用于應對,貨幣奈拉匯率跌***低水平。面對財政制約的加大,尼日利亞政府計劃在明年繼續(xù)削減6%的公共開支,這對該國本已嚴重的社會問題來說無疑具有加速惡化的作用。作為非洲大經濟體的尼日利亞原本應該因其暢銷的輕質原油獲得可觀的收入,但由于該國的腐敗問題嚴重,導致其主權財富基金少得可憐。
目前,圍繞2015 年大選的政治斗爭已經展開,尼日利亞種族和宗教沖突不斷,局部動蕩、恐怖襲擊已成社會常態(tài)??梢灶A見的是,如果油價持續(xù)低迷,尼日利亞的社會局勢將極為嚴峻。一旦明年政權不能平穩(wěn)過渡,石油生產有可能停滯,出口嚴重下滑。這對國際油價來說會有不小的影響不小。 此輪油價下跌,除了OPEC成員國有可能陷入動蕩,還有可能引爆俄羅斯這個大的地緣政治風險,使俄羅斯國內及周邊的安全問題變得突出。對于前蘇聯的解體,有人做過研究,一個廣為人知的解釋是,上個世紀80年代原油價格暴跌是重要的經濟金融原因。當時的原油價格,按的美元價值來計算,相當于從100美元以上/桶跌***30美元/桶。
從當時的情況看,前蘇聯的經濟極度依賴原油出口,而冷戰(zhàn)使得該國背負了龐大的軍費開銷。趕巧的是,1985年7月,沙特國***法赫德宣布以低價銷售石油,引起國際石油市場大亂,國際石油價格立刻大幅下跌。為此,有分析認為,前蘇聯的解體與西方和沙特政府合謀拉低油價有關。但從數據上看,沙特在上個世紀80年代為阻止油價下跌,不惜大幅減產——從1981年的日產1100萬桶下調***1985年的250萬桶/日(圖3),結果非但未能阻止1986年的暴跌,反而失去了大量市場份額。
其實,真正造成那次油價暴跌的原因是,1970年代末爆發(fā)的第二次***石油危機結束后,***石油產量開始增長,來自北海和阿拉斯加新的油田大規(guī)模開發(fā)引發(fā)了原油價格的大幅下挫,并間接導致了前蘇聯經濟的崩潰。
如今,俄羅斯經濟對石油出口的依賴度與前蘇聯時期很相象。因此,原油價格下跌將嚴重破壞俄羅斯的經濟。分析師們認為,俄羅斯政府要維持預算平衡,國際油價應在110美元/桶以上。而自今年初烏克蘭危機升級之后,西方加大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
與此同時,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前景極不樂觀。這樣一來,即使沒有突發(fā)情況,到2015年底,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僅能支持四個月的進口。而近俄羅斯本幣盧布匯率的持續(xù)暴跌,顯示資本正在大幅快速外流。這表明曾經經歷過前蘇聯解體的人們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為數眾多的俄羅斯人正抓緊將現金轉移***海外。俄羅斯央行預計,今年***少將有1200億美元的資金外流并將導致石油價格和盧布匯率的螺旋下降,推升俄羅斯的通脹。